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
热线电话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馆内新闻

探访渡江战役纪念馆,感悟人民的力量

作者:Admin 日期:2023-11-22 点击:6123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如此强调。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11月13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安徽省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感悟人民的力量。

20231122152435_36524.jpg

安徽省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王筝 摄

再现广大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20日,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长江天险,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74年过去了,在安徽巢湖之滨,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全景式描绘了那部壮烈的战争史诗,再现400万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20231122152509_80127.jpg

渡江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塔。王筝 摄

拔地而起的斜三角形纪念馆,似渡船乘风破浪,又似丰碑砥柱人间;与地面49°的倾斜,象征着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纪念馆前方,99米的“胜利塔”,意味着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渡江战役总前委五位指挥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从左至右排列)的雕像远眺巢湖,眉宇间的锋芒仍旧能感受到当年指挥千帆竞渡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站在群雕之前,我仿佛感觉号角即将吹响,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五位指挥员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非凡气魄,让人肃然起敬。”探访成员武振慧说。

20231122154629_75384.jpg

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像。(从左至右依次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冯建新 摄

沿着“巨型战舰”的“渡板”拾级而上,“胜利之师”的艺术群雕映入眼帘,以磅礴气势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这组雕塑名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群雕,最高12米、宽50米,雕塑的中间部位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总统府的胜利场景。”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说。

20231122152617_24668.jpg

“百万雄师过大江”雕塑的中间部位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总统府的胜利场景。冯建新 摄

“4月20日晚8点整,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中集团率先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段发起猛烈突击。不到24小时,30万人就全部渡江。”在抢滩登陆场景前,讲解员介绍,解放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3连5班帆船率先在芜湖繁昌夏家湖附近登上南岸,成为“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第27军军长聂凤智登岸后,立即口述电文,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告:“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6月2日,第25军攻克崇明岛。至此,历时43天的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共解放包括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全国经济中心上海,以及杭州、武汉、南昌在内的167座城市,歼灭国民党军43万人。

“渡江战役历时43天,歼敌43万,它所凝聚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渡江精神’,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具有重大的实践与指导意义。”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说。

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站着10名老百姓,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王高介绍,在整个渡江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夜以继日地碾米磨面、筹集粮草、赶制草鞋、抢修船只、铺路架桥、开渠疏河、运送弹药、抢救伤员,掀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支前热潮。“江北各地党政和人民的努力支前,特别是皖北新区尽到了超过其本身能力的努力,尤属值得赞扬。”邓小平曾在给毛主席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人民支前工作。

“仅据山东、皖北、苏北三区不完全统计,参加支前的民工就达320多万人,相当于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有10名老百姓在支援。”王高说,渡江战役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这再次验证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著名论断。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渡江战役期间,仅在安徽无为地区,就涌现出了大批英勇的民兵与船工。其中,立功受奖的特等渡江英雄2人、特等渡江功臣1人、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

20231122152708_47736.jpg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左一)向探访团介绍展品背后的史实。王筝 摄

“渡江战役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打破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体现了棋高一招的战略部署,凸显了军民团结、上下一心、争取胜利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与长江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说。

一封家书、一张奖状、一块牌匾……历史的“讲述者”震撼心灵

探访团来到纪念馆负一楼,光线穿过波光粼粼的水面,透过玻璃,照射在一个个名字上。这些镌刻在白色石碑上的名字,是在渡江战役之中牺牲的8984位烈士,他们只是无数英烈中可以找到姓名的一部分。

在负一楼的另一个展厅中,有这样一封家书、一张奖状、一块牌匾,让探访团成员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20231122153010_98971.jpg

探访团来到渡江战役革命烈士姓名墙前。王筝 摄

“最后要求家中见信千万来一回音,免我之念,千万……”1948年,来自山东潍坊的第21军战士刘世忠离别家中的母亲、妻子和4岁的儿子毅然参军奔赴战场。1949年4月8日,他寄出了这封家书,可没有等到家中的回信,仅在10天后,他就牺牲在解放南京的路上。

20231122153058_32150.jpg

1949年4月8日,刘世忠给山东潍坊的家人寄出的最后一封家书。王筝 摄

“打过长江去,让江南的人有鞋穿,有饭吃!”1948年,安徽颍上县有一位名叫孔凡芝的老人,为了这句话送丈夫马怀谦参军,那时他们的小儿子才刚刚满月。1950年12月,马怀谦因在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中作战英勇,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收到立功喜报的孔凡芝却不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听到丈夫健在的消息。1951年,马怀谦远赴朝鲜作战。1954年,25岁的孔凡芝收到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巨大的悲痛过后,她独自扛起了赡养双亲、养活三个孩子的重担。

20231122152816_35878.jpg

1950年12月,马怀谦因在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中作战英勇,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王筝 摄

20世纪50年代初,颍上县第一任县长邵见秋有感于马怀谦烈士的事迹,敬赠一块“无尚光荣”牌匾。孔凡芝把自己的画像、丈夫的照片和牌匾摆在一起,每当遇到过不去的坎时,她就来到丈夫的照片前,说上几句话,似乎丈夫没有离去,就守在她的身边。

20231122153145_95929.jpg

20世纪50年代初,颍上县第一任县长邵见秋敬赠“无尚光荣”牌匾。王筝 摄

在2013年征集文物过程中,渡江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了解到马怀谦夫妇的故事。当他们来到皖北农村,进入这对夫妇生活过的矮小正堂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这块牌匾。

“孔凡芝为了这份朴素的信仰,送丈夫参军,60多年用一块牌匾寄托对丈夫的思念,虽然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却等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人民的富强和国家的强盛。”王高动情地说。

在“英烈业绩”展板前驻足良久,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感慨道:“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战争年代,军民团结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平时期,人民同样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最大底气,是国家兴旺强盛的牢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看到这些珍贵史料,回望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我们对‘人民’二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转载于 长江日报-长江网



分享到:

上一条:初心之“旅”品牌教育活动 | 话剧《黎明前的英雄》

下一条: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连线中科大开展思政“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