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
热线电话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馆内新闻

跨越75年的重逢 | 渡江战役纪念馆为12名英烈补刻留名

作者:Admin 日期:2024-05-15 点击:1487

20240515155743_34805.jpg

(袁振连轻轻抚摸着父亲的名字)

20240515155811_28307.jpg

袁振连向刻有父亲名字的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墙献花)

20240515155856_81629.jpg

(工作人员在镌刻袁永申烈士名字)


  “老爸,70多年了,我终于找到您了……您现在和战友们在一起了……”5月13日,来自山东枣庄的袁振连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前,对着墙上镌刻的父亲名字泪流不止,那一刻,80岁的他与父亲终于实现了跨越75年的“团聚”。

  据悉,5月14日,渡江战役纪念馆完成了12名新增烈士姓名的补刻工作,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墙上的烈士姓名增至8996个,袁振连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渡江战役纪念馆自2012年建馆以来的第二次补刻,也是补刻人数最多的一次。
  圆梦 一次跨越75年的“团聚”
  今年80岁的袁振连在2020年查出肾癌,在医院进行了两次手术。一天,与病魔斗争的袁振连将女婿褚夫磊喊到面前,拿着一张《烈士证明书》交代:上面的名字是自己的父亲袁永申,他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牺牲。“但是我至今不知道他是在哪里牺牲的,葬在哪里。”过去的几十年里,袁振连一直在寻找着答案,“广东、福建那边都问,也问过村子里一起和父亲去战场的人,也打电话向离家不远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询问过,但都没有结果。”袁振连说,他也曾去过当地人民武装部,工作人员通过烈士证明书的时间信息推算袁永申可能是在渡江战役中牺牲。因为身体情况,袁振连决定让女婿褚夫磊接力继续寻找。
  褚夫磊经过一番查询之后,拨通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的电话。
  “这份证件无法证明袁永申烈士牺牲于渡江战役。”由于褚夫磊发送给王高的是2015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上面仅记载了袁永申烈士的牺牲时间,并没有对应的事件。王高告诉褚夫磊,他会去陵园、纪念馆查询,建议褚夫磊最好能找到旧版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面也许有更详细的牺牲地点等内容。“如果是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馆里可以对烈士的姓名进行补刻登记。”王高说。
  挂断电话后,王高赶紧在中华英烈网进行信息查验,但最终还是没能从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与归属地中找到答案。这几年里,双方一直在保持联系并分享查询信息。
  “我老丈人目前身体状况不是很理想……他一直惦记着为父亲补刻名字的事情,我们不希望他留有遗憾……”今年4月9日,王高再次收到了褚夫磊发来的信息。“我们原则上以国家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为依据,这相当于烈士的‘身份证’。如果能让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具证明,或者有其他证明袁永申烈士牺牲于渡江战役的材料,我们也可以进行补刻。”王高说。
  经过褚夫磊的努力,旧版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终于找到了。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照片,王高一眼找到了“渡江战役”四个字,他立即拨通褚夫磊的电话:“可以了!”
  有关袁永申的信息也逐渐清晰起来:袁永申,1926年生,山东省枣庄市南石公社人,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军27军81师战士,牺牲时年仅23岁。《革命烈士证明书》上的照片是他唯一的影像,面容清瘦,照片背后写着“炊事一等兵”字样。
  “爸,最近我们带您去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那边来电话了,爷爷的名字要补刻了。”褚夫磊把消息告诉袁振连时,老人凝望着家中那张由父亲唯一的照片放大的遗像,久久没有说出话来……
  5月12日,袁振连带着全家来到当地的烈士陵园,在袁永申的墓碑前,袁振连泪流满面,嘴里喃喃道:“老爹,我明天要去合肥了,你之前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找到了……”
  铭记 一个个闪亮的精神坐标
  5月13日一早,袁振连老人带着老伴、女儿、女婿从山东枣庄出发,第一次前往400余公里外的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袁永申等12名烈士补刻姓名的时间定在当天下午。
  渡江战役纪念馆共有27面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墙,记载着烈士的姓名、籍贯、所属部队等信息,其中一块名录墙下方有留白,补刻就在这里进行。袁振连老人一家抵达后,补刻正式开始。随着钻头的移动,“袁永申 山东枣庄 27军81师”的字样逐渐清晰。
  在等待的过程中,袁振连和家人抬头仰望,细细阅读名录墙上一个个姓名,“这也是我们家乡的”“这位和我父亲在一个师里”……
  “战争中,很多战士都像袁永申一样,在证明书上表述为‘失踪’,在名录墙上刻下来,既是一个个闪亮的精神坐标,也让家人有了纪念的地方。”王高介绍,每逢清明或者国庆长假,常有烈士的亲属来馆内凭吊亲人。
  镌刻、上色、擦拭……袁永申烈士的信息刻录完毕后,袁振连从轮椅上缓缓站起,捧起从家乡带来的一束鲜花,摆放在父亲名字前,“70多年了,我终于找着您了……”老人一只手抱着父亲的遗像,一只手轻轻抚摸着父亲的名字,“您现在和战友们在一起了!”
  寻名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随着这次补刻工作的完成,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墙上的烈士名字增至8996个。据悉,这是渡江战役纪念馆自2012年开馆至今的第2次补刻,也是12年来补刻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些镌刻在白色墙上的名字,仅是无数英烈中可以找到姓名的一部分。
  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约有2.5万人,众多烈士的信息因历史原因和当时条件限制无法查证,因此,很多烈士成为了“无名”英雄。
  王高负责渡江战役相关历史的研究以及文物的搜集保管,“在搜集整理资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未经收录的烈士信息线索,我会和当地对接,找到烈士的亲属、后代。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亲属提出能否为烈士补刻姓名,我们就把这个诉求记录下来,进行统一补刻。”王高说,从公开报道、相关历史资料里看到信息、线索,再与当地联系对接,最后找到亲属等一套流程下来需要一两年时间。
  但是,在搜集烈士信息的过程中,王高发现,自己联系上的亲属很多都是烈士的侄子、侄孙。“渡江战役的烈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牺牲时年龄大多在二十岁出头,很多人当时都没有结婚生育。”王高说,随着岁月流逝,烈士的兄弟姐妹已经年长,旁系亲属也在减少,“不能让他们被遗忘,为烈士寻找亲人、补刻留名,需要和时间赛跑。”
  虽然过程繁琐、时间紧迫,但是王高认为,为英雄留名的意义不止于此。找到英雄不是终点,整合烈士名录不仅可以帮助英烈找到归属和认可,同时根据英烈后人提供的信息、实证资料,需要对史料进行进一步的搜集、记录、整理,同时对相关的文物进行征集。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渡江战役英烈们的事迹挖掘好、宣传好、传承好,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今年将与渡江战役老部队进行资料的联合挖掘,未来也会对未收录的烈士姓名进行常态化补录。”王高说,“这是一场温暖且神圣的双向奔赴,我们需要跑得更快一点!”

(转载自合肥日报)







分享到:

上一条:安徽名人馆流量监控系统及WLAN无线覆盖采购项目链路租赁项目(二次)询价公告

下一条:预告 | “红色传承 青春接力”革命后代红色故事主题分享会开启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