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
热线电话
暂无在线客服
用户中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馆内新闻

渡江战役纪念馆:加快构筑红色文化推广新高地

作者:Admin 日期:2025-01-17 点击:129

 20250121101509_90705.jpg

  坐落于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是国内规模最大、收藏史料最全的纪念渡江战役辉煌历史的专题场馆,馆内展陈全景式体现了广大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发表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的重要讲话。

  纪念馆展示的是文物,讲述的是历史,传承的是精神。渡江战役纪念馆开馆以来,不断深入发掘渡江战役历史和红色文物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更多元化的展览和活动,让红色故事“活”起来,让红色文化“火”起来。


 频推“红色”展览  让红色基因传承有序 


  2024年11月28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渡江战役纪念馆开馆12周年之际,“红船起航”专题展览在该馆展出。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百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20250121101637_30854.jpg

  “红船起航”展览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旨,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为主题、以党的初心使命为主线,分“救亡图存”“开天辟地”两大部分8个单元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讲述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船的故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光辉奋斗历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受红船精神和渡江战役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渡江战役纪念馆管理处副处长路文举在开幕式致辞上说。

  “红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不仅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和希望的灯塔,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渡江战役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它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以英勇无畏的精神,突破长江天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船起航”展览,以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胜利的壮丽征程。

  而此次“红船起航”展览的展出,不仅是渡江战役纪念馆与南湖革命纪念馆之间深厚友谊与紧密合作的生动体现,更是双方共同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举措。

  打开大门,“引进来”与“走出去”,和更多的博物馆实现良性互动,共进互赢,一直是渡江战役纪念馆秉承的办馆宗旨。

20250121101706_38357.jpg

  2024年5月,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展览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两馆通过深化合作,共同承担起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重任。

20250121101740_59852.jpg

  2024年8月1日,“胜利的那一天——庆祝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革命文物联展”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鲜艳的红色底色贯穿整个展区,烘托出庄严而又热烈的气氛。近30件珍贵文物跟观众“见面”,带领他们重温伟大的渡江战役。此次联展,八馆联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24年5月,“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送展中国科技大学高新园区。展览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与革命故事,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在隐蔽战线上的英勇事迹。通过这些展品,同学们得以深入了解安徽地区特工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深受感动。

20250121101807_22692.jpg

  2024年10月,“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在渡江战役纪念馆隆重开展,展览分“民族危急铁军出山”“为民浴血英勇抗战”“践行初心改善民生”“人民战争夺取胜利”等四个部分,通过精品革命文物,生动展现新四军一路披荆斩棘,取得的一个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

  创新展览展示,展现文化魅力,渡江战役纪念馆始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展示传播水平。

  纪念馆构建了以基本陈列为基础、临时展览为补充、巡回展览为延伸的展览体系。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史料展”“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等专题展览先后走进四川、重庆、上海、贵州、广东等6个省市13个地区的博物馆,有力提升了渡江馆红色品牌影响力;“渡江一日”“天翻地覆慨而慷”“信仰的丰碑”巡展相继走进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播革命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广大观众送去精神食粮。


 创新传播路径 让红色文化可感可知 

  守护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渡江战役纪念馆始终在用情用心用力。

  2024年4月30日上午,一场覆盖全网的直播,吸引了近千万人次“云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当天,该馆与全国40家网媒联动,拉开“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系列新闻直播活动第二站的帷幕,通过时长约50分钟的联动直播,带领全国万千网友一起感悟人民的力量。

20250121101859_30704.jpg

  解放军三野24军71师参谋长刘盛起之孙刘家铭,现为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二分院院长。刘家铭在直播现场讲述,“我小时候很调皮,很少得到长辈的表扬。但是我入党的那一天,我奶奶特别开心!奶奶说,我们家就是信共产党,我们就是要支持党,要对党忠诚。”

  “我们一定要对老乡们怀有感恩之心。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是打不赢这一仗的,我们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奶奶多年来一直这样教育刘家铭。

  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在直播中向网友们讲述了一首在解放战争时期广为流传的歌谣:“最后一粒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王高表示,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无私无畏地支持党,支持革命,这才是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的根基所在和力量源泉。所以,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中。

  渡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江瑜薇在直播中向网友介绍了一组雕塑背后的故事:许多老百姓推着小推车、挑着扁担,把自己家里的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百万大军在长江两边驻扎,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这粮食基本上都是靠江淮地区的老百姓来供应的。

  据统计,在渡江战役当中,解放军大概使用了一亿多斤粮食。“在那样一个穷苦的年代,当时老百姓也不富裕,他们是从自己吃的口粮当中,一口一口地,省下了一亿多斤粮食,给解放军送过去。所以当时这人民战争,靠的就是人民。”江瑜薇感慨地说。

   一场直播,引领着观众仿佛重回渡江战役的现场,让千万网友心潮澎湃。

  “非常有意义的直播,历史幕幕萦绕在心,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网友“奶茶脑袋”在观看直播时留言。

  “跟着直播,身临其境,重温光辉历程。历史最生动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这场伟大的战役中,上万艘民用船只‘划’出了胜利!百万雄师身后,正是千万万的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网友“小熊快跑”留言道。

  实际上,这场直播只是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网络赋能红色文化传播的举措之一。


20250121102054_64554.jpg

  新时代,纪念馆需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走出去”,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建立合作,助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云端实景教学工程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百万雄师过大江”;会同安徽大学创建安徽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建设;联合南门小学举办“开学第一课”;4名员工受聘安徽大学“大思政课”导师,携手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推广……该馆通过积极与外界跨界融合、协同驱动、优势互补,不断创新场景应用,探索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让观众可感知、可体验、可互动,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心灵。

20250121102515_95323.png

  此外,渡江战役纪念馆还大力开拓“纪念馆+传媒”创新领域,该馆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 29.9 万人,同比增长35.91%。2024年全年推送 300 篇文章,阅读量54万人次,同比增长14%。一年来,该馆在公共媒体发稿超150次,多篇稿件被中央及省市媒体转载和报道。同时,还开设了新专栏,定期推送相关革命故事和优秀志愿者事迹等,研发了渡江红色文化等精美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创产品库。



  锻造“红馆”品牌 让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每一位革命烈士,都是一部用自身血肉写就的不朽传奇,这些故事和传奇,都从讲解员的口中娓娓道来。

  渡江战役纪念馆特级讲解员石慧,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8月19日那个阳光炽烈的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石慧负责全程讲解。

20250121102747_71851.jpg

  渡江战役纪念馆精心推出红色讲解品牌《与总书记一起追忆“百万雄师过大江”》,石慧认真理解、牢记于心。自2020年8月以来,她累计讲解900余场,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到访的党员和群众。

  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像石慧这样的“金牌讲解员”还有很多。

20250121102812_30258.jpg

  2024年5月28日至29日,值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之际,由安徽省文物局指导,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徽省博物馆协会、长三角博物馆联盟、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联合主办,渡江战役纪念馆管理处承办的“红色传承 青春接力——庆祝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暨长三角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大赛”成功举办。大赛参赛人员主要围绕长三角各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故事或特色藏品精选角度、挖掘深度,生动呈现其背后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

  在激烈的竞争中,来自渡江战役纪念馆的选手姚林夕,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的选手郭艺凡、安徽博物院的选手周全凭借其深入的革命精神理解、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感人的情感传递,荣获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这是该大赛首次举办,汇聚了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优秀讲解员,不仅满足了公众对博物馆、纪念馆高品质文化供给的期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担当。

  红色宣讲,既在纪念馆内,又在纪念馆外。

20250121102843_36693.jpg

  讲解员姚林夕荣获全省博物馆讲解大赛讲解员组二等奖、合肥市巾帼建功新时代宣讲大赛一等奖,并参加巾帼大宣讲全国总展演。

  讲解员江瑜薇荣获合肥市第七届“举旗帜·送理论”微宣讲比赛一等奖,并受邀参加全国馆校合作联盟革命文物大思政课“三百”讲坛,讲述《人民的渡江 人民的胜利》。

  近年来,渡江战役纪念馆管理处高度重视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建设,提升知识储备、锻炼讲解技巧、展示良好形象,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高标准高水平的专业讲解员队伍;把志愿讲解员纳入各类培训和比赛中,持续为博物馆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此外,该馆打造的“红馆”宣讲品牌,创新开展剧情讲述式、沉浸体验式、微视频等系列宣讲,把历史与现实贯通,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以“小切口”阐释“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20250121102902_77893.jpg

  今年以来,渡江战役纪念馆荣获各类奖项17个,被命名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安徽省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推出大型原创爱国主义教育舞台剧《十亿·马毛姐》,推出“红馆小主播”“全能小民兵”品牌教育活动、“国家记忆”系列教育课程及丰富的节日类社教活动等100余场,“红馆小主播”多个视频入选第三届和第四届“红色基因代代传”百宫千馆万校少年儿童讲述红色故事“优秀讲述视频”名单。举办社教活动270场,累计线下参与4.2万人次,线上浏览近20万人次。

  用足用好红色资源,锻造“红馆”品牌,渡江战役纪念馆始终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清晰掌握资源品牌优势,锚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找准文化亮点和发力点,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50121103008_20371.jpg

  笃行不怠向未来,砥砺奋进再出发。渡江战役纪念馆将立足新起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坚决扛起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政治责任,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用好各类媒体、网络平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潮”起来,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转载自安徽日报,部分有改动)

编审/张秋红
复审/路文举
终审/杨圣兵



分享到:

上一条:皖美冬日 | 马克沁体验赛

下一条:【名人印记】丹青妙笔绘徽派